深入探索伊斯坦堡地下水宮(Basilica Cistern)的神秘深處,這座古老的地下水庫建於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時期。當地人稱之為「沉沒的宮殿」(Yerebatan Sarnıcı),這座令人驚嘆的建築擁有數百根從水中升起的發光大理石柱,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氛圍。
該地下水宮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於公元532年下令建造,主要用於為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及其周圍的皇家建築供水。這座地下水宮堪稱一項宏偉的工程,長約140米,寬70米,佔地近9800平方米。它能夠容納驚人的8萬立方公尺水,這些水是透過瓦倫斯渡槽從位於城市以北約19公里的貝爾格萊德森林輸送而來的。
蓄水池由336根大理石柱組成的茂密森林支撐,每根柱高9米,排列成12排,每排28根。這些柱子中的許多都是從早期羅馬建築中回收的,展現出各種風格,包括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柱頭,有些甚至帶有雕刻圖案。最著名的景點是兩個美杜莎頭像,它們神秘地倒置並側放在柱腳上。它們的起源和確切用途仍有爭議,各種理論各不相同,從用作柱基到作為保護符號,或許是為了驅趕邪靈,或者僅僅是為了滿足柱子的尺寸要求。
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後,地下水宮一度繼續為托普卡帕宮供水,但最終被當局遺忘,直到1545年,研究拜占庭古蹟的荷蘭旅行家彼得魯斯·吉利烏斯才重新發現了它。如今,地下水宮是拜占庭建築的典範,也是真正獨特的歷史體驗,讓遊客得以逃離城市的喧囂,享受一絲清涼與寧靜,一窺伊斯坦堡豐富多彩的歷史。
距離酒店距離
接送及禮賓服務